top of page
Logo-Victoria-Shen.png

语言无法做到的事

  • clararockenbachdas
  • 9月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9月26日

泥土被雨水打湿的味道,我到现在都还记得。让我印象最深的声音?不是警笛,而是低声的呢喃。颤抖的声音,急促喊出的名字,被洪水冲散的人生片段。


ree

2024年5月,我的家乡—南里奥格兰德州,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洪灾。街道消失了,房屋被毁了,成千上万的家庭几乎只剩下泡水的证件留在手里。就在这样失去一切的环境里,我经历了人生中最震撼的一次体验。


ree

A Fundação Budista Tzu Chi,慈济功德会在巴西组织了一次人道救援—因为我的外婆是圣保罗分会的一员,我被邀请去做志愿者,当葡萄牙语和中文的口译。我几乎没犹豫就答应了。一开始,我以为自己的任务就是“翻译”,但很快我发现,在那种场景下,翻译远远不是把一句话换成另一种语言那么简单。


当 Google 翻译读不懂人心的时候

刚开始我常常依赖 Google 翻译,生怕自己说得不够准确。但现场是那么混乱、吵闹,让人心

ree

慌......而那些话语,本身就不够表达。我记得有个小女孩,头发还是湿的,她拉住我的手腕,小声说:“Sinto saudades da minha mãe.”(我想妈妈了)。Google 翻译跳出来的结果是:I miss my mom. 可是......那根本不一样。 “Saudade”不是单纯的“想念”。它是一种会揪心的痛,是被缺席包裹的爱。 还有些词根本解释不清。比如怎么告诉一个台湾人“cafuné”是什么意思? Google 翻成 “head scratch”(挠头),但 cafuné 其实是妈妈用手指温柔地梳理孩子的头发,把“我爱你”说进动作里的那种感觉。那是一种留存在身体里的温暖记忆。


那一刻,我终于懂了:翻译不是搬运词句,而是搭建桥梁—在文化之间,在情感之间,在破碎的故事之间。“陪伴”本身就是种翻译。

ree

作为一种翻译形式

之后,我开始更多地用心去倾听,而不是只盯着字典。我学到,有时候一个动作比任何一句话都清楚。一个善意的眼神,一个自然而然的拥抱,一分钟静静的陪伴—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翻译软件能理解的语言。我还记得,一位台湾志工看到那个难过的小女孩,蹲下来,轻轻抚过她的头发。那一瞬间,她好像在说:“我在这里,陪着你。”小女孩慢慢闭上眼睛,靠在她的手臂上。没有一句话,但那一刻的连接却比任何语言都更真切。我明白了,在灾难中,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。他们渴望被看见,被听见,被接纳。在那里陪伴他们。



不只是口译,而是一座连结的桥

在那样的时刻,翻译几乎就像是呼吸:让两个世界的人能彼此理解。但这种理解,不只是靠句子,而是靠心。这让我很有感触,因为我自己也是在多元文化里长大的。我爸是巴西人,我妈是美国人,我祖父母是中国人,而我现在在一所德语学校读书。一直以来,我都觉得自己夹在“不同世界”中间。有段时间,我很困惑,经常想:“我到底是谁呢?”但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突然清楚了:我不是某个部分的拼接,我是完整的一座桥梁。

ree

我身上有家族里工程师的逻辑思维,有从小培养的批判精神,有美国的服务精神,有巴西的热情活力,有东方的智慧,还有德国的严谨。所有这些加起来,就是独一无二的我。



我带走的收获

这次经历让我明白:科技和人工智能虽然很厉害,但它们永远取代不了人心的触动。翻译文字很简单,难的是翻译情感。而情感的翻译,只能靠共情。

现在我知道,我的使命不仅仅是把句子转换成另一种语言。我想继续当一座桥—连接语言,连接文化,连接人心。我希望能继续用心去倾听,用专注去翻译,去联结那些表面看来遥远的现实—但在本质上,它们共享着同样的愿望:被理解,被接纳,被铭记。或许“saudade”永远没有完美的翻译。但比翻译更重要的,是我们能一起去感受。


ree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